订购热线:021-57617687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陆
   
  热门产品: 实验箱 清洁能源 机器人 创意组合模型 科技创新
  
 
 
新闻内容
 落实纲要综述:教育优先发展奠基国家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11-2-22 9:07: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人数:1933

  编者按:自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各地党委、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纷纷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地方教育规划纲要或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在全国掀起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高潮。截至目前,已先后有25个省、市、自治区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从今天开始,本报围绕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结合各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新举措,分别刊出5篇专题综述。敬请关注。

  教育优先发展,奠基国家美好未来

    ——各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专题综述之一

  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各地纷纷增加教育投入。图为2009年9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农民工子女学校”优秀学生获得合肥市总工会、市教育局联合颁发的奖学金。(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以瑾

  没有一项事业像教育那样寄托着如此之多的希望,因为它联系着当下和未来,沟通着现实和理想;没有一项事业像教育那样承载着如此之重的使命,因为它不仅成就个人与家庭,而且荣耀民族,富强国家。

  教育是奠定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催化剂,是一个民族最崇高的追求。强国必先强教,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的是一个国家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和仰望天空的理想气质。

  2010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在全国上下的关注中颁布并实施,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纲要不仅指明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以国家意志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当前,各省、市、自治区正在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优先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共识与具体行动。在“一把手工程”、“最大政绩观”的推动下,各地教育呈现出意气风发、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中国教育的优先发展正在奠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教育优先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

  【案例】

  “统筹城乡发展,教育是一个突破口,是一种拉动力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看来,优先发展教育是关系到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如今这已成为重庆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薄熙来多次表示要做一名“教育书记”,市长黄奇帆表示要做一名“教育市长”。

    在前不久召开的重庆教育工作会议上,黄奇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确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优先发展,重点投入。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到教育部商谈教育工作,争取教育部对重庆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重庆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都有了优先发展教育的行政意识和举措,“一把手工程”使得重庆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重庆市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城乡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全市每十万人中,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人数、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和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西部地区前列

  【思路和举措】

  “十一五”期间,兼具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特点的重庆市创造了“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成为西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经典案例。

  表面上,重庆市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一把手”的重视,但根本上是重庆各级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自觉要求。重庆各市级部门和区县的主要领导经常到市教委机关“串门”,与教育负责同志共同研究教育工作,参与谋划教育发展。

  重庆市南岸区教育工委书记孙建学说:“南岸教育的发展,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是关键。”每年,南岸区委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育问题,区政府更是每年都要召开多次会议,研究教育问题。区里五大班子的领导还专门组成一个五人小组,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区里每年都有教育滚动发展十大项目,重点在于加强教育基础建设。

  同样是直辖市,天津素有我国现代教育发祥地的美誉,崇文重教的传统不仅为天津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为当下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强调:“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各区县、各部门都要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教育人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义务教育规模、职业教育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教育对于河南“尤为重要、十分紧迫”,在河南教育工作会议上,他用6个“是”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要求河南各级党政领导从“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高度重视教育,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西部教育强省陕西则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衡量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工作的最大政绩观。2010年3月,陕西省在“全国第一个免费教育县”吴起县召开了全省县级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现场会,要求县区长们必须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优先发展教育,就是最大的政绩观;优先发展教育,就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最长久的尽职尽责”。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后,“政绩”二字以高频率见诸各省、市、自治区的规划纲要文本,体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共识。把教育优先发展提升到政绩观的高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发展“责任人”的问题。

  【点评】

  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才会涌现“教育书记”、“教育市长”以及遍及全国的“一把手工程”。当前,各地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推动,无疑是一场惠及全民的幸福工程。秉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经历了由“被动语态”到“主动语态”的转变,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才能如同浩荡春风吹绿祖国大地。

  “三个优先”重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既要谋局,也要谋事

  【案例】

  “教育是投资而不是开支”,这是在深圳广为流传的一句话。2010年9月,在深圳教育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进一步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和更多的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力争教育投入每年同口径增长1%以上。

  把教育视为投资,从理念上解决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问题。此前,深圳市教育投入已连续5年保持在每年100亿元以上。5年500亿元,换来教育大发展。在中国社科院首次发布的“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上,深圳位列5个计划单列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如今,乘着深圳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发展优先规划,投入优先安排,用地优先保障,人才优先引进,待遇优先落实,问题优先解决”这“六个优先”将成为深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的强大动力

  【思路和举措】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将“优先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范畴;把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三个优先”)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以战略目标体现教育优先发展,以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广东省在教育上一直有着强烈的投资意识,为教育敢花钱、花大钱。广东省财政厅不久前公布的《2011年广东全省支出预算表》显示,2011年广东整个财政盘子将超过8000亿元。其中,1072亿元的教育投入作为广东财政预算中第一大项支出。

  与此相对应的是,2010年12月,广东省被中央确立为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此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建立新型政校关系,实现对教育的管理从直接行政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成为广东教育的新追求。

  广东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按照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要求,合理划定省、市、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逐年提高,到2020年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达到25%以上。

  “历史上往往把‘修路、治水、办学’看作最重要的德政工程,人们从来不会忘记崇文重教的领导者,从来不会谴责对教育舍得投入的执政者。”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如此勉励全省党政干部。

  江苏省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关键举措,以优先投入保障优先发展,确保“三个高于”,即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中央核定的比例,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基于这些举措,江苏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实现国家提出的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中西部省份虽然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但在事关未来的教育规划和投入方面也一直不甘落后,并且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种举措。

  贵州省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长赵克志亲自担任贵州省教育规划纲要制定领导小组组长,统筹领导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尽管基础薄弱的贵州教育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将处于“追赶型”的基本态势,但在制定本省教育规划纲要时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抢抓发展机遇。

  贵州省教育规划纲要在提出“到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同时,也明确了经费保障的具体额度。按照贵州省政府常务会议意见,将确保“十二五”期间省级财政教育总投入高于255亿元,今后10年省级财政教育总投入高于690亿元。

  甘肃省提出,“到2012年,实现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以上”,这一比例比国家要求的标准高出1个多百分点。为了建立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甘肃规定在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中体现法定增长要求,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点评】

  教育优先发展,不仅要“谋局”,更要“谋事”,而根本还是如何投入、投入多少的问题。在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各省、市、自治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措施,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从理念到行动,优先发展已成为中国教育最强劲的脉搏。

  建章立制才能持续给力,制度建设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到位

  【案例】

  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颁布以后,湖南省正在按照建设教育强省的新要求,着手第二轮“两项督导”。计划到2012年,全部完成新一轮“两项督导”,同时启动教育强县市区和教育强市州的督导评估,开展对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

  湖南省实施的“两项督导”制度主要是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实绩进行督导考核。对县级党政领导来说,“两项督导”是一件大事,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更是一件大事。此前对县一级政府和党政“一把手”的工作进行考核的,只有财税收入、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这几个硬指标,以省委组织部的名义,对单项工作进行考核的,唯有教育。因此,对“两项督导”,县委书记和县长丝毫不敢放松。

  【思路和举措】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在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的同时,提出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重点在健全领导体制、决策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作了许多可贵的探索,旨在通过制度建设完善责任分工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把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目标,湖南省提出“明确和坚持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教育强市(州)、县(市、区)领导小组负责人,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联系教育点的制度和有关部门的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未来10年,湖南省在“两项督导”的基础上,将把完善教育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作为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认真抓好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了解真实情况,研究解决办法,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教育规划纲要落到实处”。

  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建设的同时,有效的保障机制也是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为了防止教育投入后继乏力甚至“人亡政息”,各省、市、自治区都把制度建设作为谋划和实施未来10年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学期开学前,上海市政府批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调整方案,小学从每生每年1400元调整为1600元;初中从每生每年1600元调整为1800元。这是自2008年上海建立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以来的第二次上调。此次调整所需资金,按照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预算体制,分别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对于财力困难区县,市级财政将通过增加教育转移支付予以均衡保障。

  面对教育投入不足,欠账较多等问题,海南省2010年大幅度增加了教育投入。据统计,海南省2010年GDP同比增长15.5%,而教育投入同比却增长了31.5%,两者相差一倍。

  为了确保“教育优先”成为“持续优先”,海南省把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最近召开的海南教育工作会议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海南在教育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要勇于先行先试,争当新时期教育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都可以大胆试验,积极探索。”

  青海省通过开展创建“全省教育强县”活动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并使教育发展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青海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每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表彰10名兴教尊师的州(地、市)、县(区、市)委书记,10名州、县长(市长、专员)和10名社会人士(包括企业家),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全党重教、全民兴教的浓厚氛围”。

  在通过制度建设细化和固化政策的同时,如何确保制度“活”起来并持续发挥效应,也是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方向。山东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教育投入和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政绩‘一票否决’的指标”。浙江、甘肃、湖北、黑龙江等省也确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能够全面、持久地得到保障。

  【点评】

  制度具有“固化”的作用,任何一项政策要想持续给力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在当前各地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本地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是否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形成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以及保障、考核、问责等制度规范,是关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能否落到实处并持续发挥效应的必然诉求。

     
网站地图购物流程售后服务在线反馈网站下载首页
Copyright dfjzh.net Allrights reseved © 上海东方教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6703号